注册     登录
首页 核心服务体系 理论与方法论 报告价格 关于壹咨 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    实名注册会员(真实联系方式),将获赠各类最新报告  [2009-04-01 14:10:08]
中国政改另寻突破口:推进预算改革
中国政改另寻突破口:推进预算改革
 

    选人和管钱是民主化的两个主要构成。中国的民主选举,在公民社会尚未成熟的当下,一时难有大的突破,改革推进者转而将目光转向公共财政预算。观察人士注意到,一场预算改革风潮掀起,广东、浙江、上海、河南、河北、福建等一些地市,率先不露声色地一步步推进这场政治改革。

    多年来,中国公众已经习惯性地把财政预算视为“禁区”。而一年一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预决算的审议也几乎变成了某种不可缺少却流于形式的程序。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公众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支出的关心却在与日俱增。换句话说是,预算改革的主客观要求正在日益逼进。建立一个更加公开化、透明化的预算制度正在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生活的焦点和热点。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中国国务院就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且于2008 5 月正式实施。该《条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应主动公开的“重点政府信息”。这意味着,当政府已经完全进入税收时代后,向纳税人公开自己的财政预算,已经毫无疑义成为政府的最基本的义务和职责。

    此间政情分析人士指出,从中央层面来看,今年两会上,可以说是已经发出了在财政预算监督与公开方面进行进一步改革的信号。首先,在两会上,中南海拿出了执政以来“最沉最厚”的预算帐本,三十九页报告正文、十页名词解释、十二个图表,还有九十四个提交审议的中央部门预算。分析指出,较以往相比,内容更明细,易读易懂有所改进。

    另外,两会后,财政部首次在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后的一周内的这个“第一时间”详细公开新一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也比较罕见。据指出,此次公开中央财政预算的范围扩大、详细程度和时效性增强,表明中央有意推进财政透明度的提高。

再就是,从人大对财政预算行驶监督的角度,今年较往年表述也有所不同。两会上,一般关注重点是人大和“一府两院”不是西方的“三权分立”的论述,其实,知内情者更会关注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反复强调的那段阐述:监督权是宪法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是不可替代的;人大监督包括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内容非常丰富;人大依法搞好监督,有利于推动“一府两院”改进工作。吴邦国在参加代表团审议人大工作报告讨论时还说:“人大监督不是给政府惹麻烦。”。有分析指出,这些表述与以前颇有所不同,可能表明中央意欲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当然,在选人和管钱两方面,对“钱”的监督更为实际可行。

    分析人士又指,其实从中央政府的角度讲,控制地方政府乱花钱以及腐败的问题,预算改革也可算是个有效的路径。从某种角度讲,预算改革是中性的改革,不涉及权力,只涉及钱袋子。

    北京政界人士透露,目前公共预算案改革总体上看,一是政府的纯粹技术性改革,一是政府主导的在政府编制预算案时进行的参与式预算改革,一是人大参与的参与式预算改革。

财    政部在推动财政预算改革中,把预算细化。财政部推动的这一预算改革,被学界称为“技术性”预算改革,把预算写细写透,让人能看懂。财政部还要求,预算外的资金统统取消,小金库的资金全放进预算内来,不允许有小金库存在。据指出,目前,技术性改革做得不错的是河南省焦作市。

    此外,第二种是浙江宁波市宁海县,他们是复制上海南汇区惠南镇的预算改革而后又迈出一步。惠南镇政府曾根据百姓反映拿出明年要做的二十个项目,供人大代表选择其中十个项目,叫“点菜式”。第三种预算改革模式是国务院发展中心在哈尔滨和无锡试行的。他们各在一座城市选择两个区,每个区选一个街道,在政府编制预算案时拿出项目,请百姓参与讨论,而后投票决定。
  • 上一篇: 政情分析人士指出,从去年“两会”至今,短短一年时间,中央先后对地方掀起数波人事调整,调整出现三个特点,一是政法干部交流大,二是“专才”上升趋势显,三是“50年后”出生官员占主流。如何提高执政效能,以确保...
  • 下一篇: 没有了
  •